鹽城古八景
項目背景
鹽城,始于秦漢、興于北宋、盛于明清。時有“鹽瀆八景”,歷歷載錄昔時鹽瀆勝景,或蔚為大觀,或意境幽遠,是鹽城城市歷史文化景觀的精華所在。
近年來,我市精筑歷史特色文化景觀,將鹽城古八景由詩畫記載變成情景體驗,“由景入境”,立體演繹鹽城的文化故事。
“鹽城古八景”落位串場河風光帶,不僅延續(xù)“舳艫千里不絕,商賈蕓集之地”的傳統(tǒng)風貌,再現(xiàn)歷史淮南金玉匯聚之地的盛世景象,更以塑造串場河鹽城傳統(tǒng)歷史文化之河為契機,整合自然文化旅游資源,演繹鹽城“因鹽興運”的歷代佳話,建立“南秦淮、北串場”的文化旅游地位。
鹽城古八景項目由市城投集團負責實施,北起新洋港河、瓢城記憶,南至世紀大道,沿串場河傍水建設(shè),總占地面積約18.6萬平米,建配套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。項目分二期實施,一期建設(shè)內(nèi)容為鐵柱潮聲、石橋春漲、楊樓翠靄、瓜井仙蹤、范堤煙雨、龍祠勝概六個景點;平湖秋色、登瀛晚眺景點作為項目二期實施。
鹽城古八景一期項目建設(shè)總投資約1.5億元,于2021年3月份開工建設(shè),六個景點已于2021年國慶節(jié)前建成對市民開放,二期登瀛晚眺景點已結(jié)合華通大廈在進行方案優(yōu)化,擬于2022年年底建成開放。
龍祠勝概
典故原義
龍祠,是鹽城東門外龍王廟。此廟建于明萬歷十年,座落在范公堤畔。廟前林蔭夾道,四旁古柏參天,甚為幽靜。
清人高岑題《龍祠勝慨》詩曰:
百年華構(gòu)古神祠,勝概逢春信覺奇。
殿柳綠圃清晝永,宮花紅襯夕陽遲。
樓臺金碧征遺構(gòu),霖雨蒼生樂盛時。
愧乏鄭虔三絕筆,新圖畫取更題詩。
緊靠龍王廟旁邊,還有一座八蠟廟,此廟是清乾隆九年鹽城知縣黃垣為紀元末殉國的吳川劉猛將軍所建,始稱劉將軍廟。清同治元年鹽城知縣陳蔭培改建為八蠟廟,臘有八者,指先嗇、司薔、農(nóng)、郵表輟、貓虎、坊、水庸、昆蟲,意思是祭祀八位神靈的廟。
清人王兆熊有《春日過八蠟廟》詩云:
精廬春自好,徐步入方塘。
溪柳勻新綠,瓶梅綻暖黃。
云低棲野寺,竹影瘦匡床。
徙倚經(jīng)壇晚,清風度夕陽。
龍祠勝概
龍祠勝概
設(shè)計思路
景點位置
串場河?xùn)|側(cè),鹿鳴橋北側(cè)約100米。
景點原義
龍祠即龍王廟,舊址在東門外二里頭墩之北,俗稱龍王墩,墩高二丈許。明萬歷九年 (1581) 知縣楊瑞云建廟于墩上??滴酢痘窗哺尽贩Q之為龍祠樹色,每逢春秋佳日,城里游人多喜結(jié)伴前往祈福,墩下即范公堤,登眺其上,東望滄溟茫茫,氣象萬千。
選址論證
1、據(jù)考證,龍王廟緊鄰范堤。
2、龍王廟文化與廟會文化節(jié)慶文化相輔相成,可以同水街、永興寺聯(lián)合運營。
設(shè)計構(gòu)思
1、增加雙層樓閣式建筑,作為龍祠復(fù)原載體,建筑為二層,可登高攬勝,祈福;龍祠一層為龍王雕像,作為節(jié)慶時節(jié)祈福、廟會等活動場所重要組成部分。
2、利用水街和串場河的重要地理位置,打造良好的視線,再現(xiàn)“龍祠勝概”。
3、沿河綠化帶清理雜樹,留出草坪,增植色葉樹,襯托龍祠形象,凸顯鹽鎮(zhèn)水街。
4、聯(lián)動水街,激活整個海鹽風貌區(qū)發(fā)展。
設(shè)計效果
▲龍祠勝概—濱水廟會場地和祈福勝地
▲龍祠樹色—龍祠建筑群周邊及佳日樹色廣場上種植色葉樹,大的觀景樹選擇銀杏,營造龍祠樹色景致。
▲水街八卦鹽田—龍祠勝概聯(lián)動水街,激活整個海鹽文化風貌區(qū)。
▲范仲淹雕像